“八马”之义来于《辞源》:
古代,帝王方可乘坐八匹马拉的至高规格坐驾。八马茶业,得名于此。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企业,以其丰富内涵,始终执着于铁观音的完美品质。近三百年的家族沉淀,使得八马沉稳而坚毅,睿智而大气,心容万物,心怀天下。
以“八马”作为品牌命名,集中点明血统高贵、品质纯正的茶叶品质,表现八马茗茶的不同凡响,表明了八马拒绝平凡庸俗和粗制滥造的企业精神……
五宝茶属于代用茶,是由人参、玛咖、桑葚、枸杞、黄精、红枣五种材料组成的代用茶品,根据制作的不同,配料会有所区别。五宝茶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营养物质,日常饮用对身体亦有一定改善和辅助作用,同时亦能补充身体所需物质,但需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可盲目。
【马肉是否可以吃?】可以,马肉在枪弹问世以前曾是游牧民族经常食用的肉食之一。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食用史,只是在煮或炒会有泡沫产生,且会发出恶臭,因此有很多人不喜欢马肉的味道而敬而远之。
【马肉的口感】气味 辛、苦、冷、有毒。且马善与奔跑,肌肉质地和结构,经过剧烈运动的锻炼,从而进化得非常发达,质地上应该更有弹性。相对牛和驴的肉,马的肌肉属于过渡锻炼过的,比较粗,比较硬,粗糙而难于咀嚼。
【马肉的食疗作用】 主治 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治寒热痿痹。煮汁,洗治头疮白秃及豌豆疮毒。 马肉味甘、酸,性寒,入肝、脾二经; 马肉有补中益气,补血,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功效。
【马肉的营养分析】
马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马肉脂肪的质量优于牛、羊、猪的脂肪,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营养素含量: 热量(122.00千卡) 蛋白质 (20.10克) 脂肪(4.60克) 碳水化合物 (0.10克) 胆固醇 (84.00毫克) 维生素A (28.00微克) 硫胺素 (0.06毫克) 核黄素 (0.25毫克) 尼克酸 (2.20毫克) 维生素E (1.42毫克) 钙(5.00毫克) 磷(367.00毫克) 钾(526.00毫克) 钠(115.80毫克) 镁(41.00毫克) 铁(5.10毫克) 锌(12.26毫克) 硒(3.73微克) 铜(0.15毫克) 锰(0.03毫克)
【与马肉相克的食物】 马肉不要和大米(梗米)、生姜、苍耳、猪肉同食。
茯茶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降血脂、减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功效有健脾消食、利水渗湿、减肥降脂、增强免疫力、保护血管。
七子饼茶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七子饼茶是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交易的时候是七饼捆扎为一筒,外加一片饼一共八饼过数,另外那片分离的饼是用来上税。
二是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月圆人圆。因此,七子饼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贺家和万事兴。
茶马古道共有陕甘茶马古道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滇藏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它既是商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通道。这,就是茶马古道。
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好。该纯银保健杯造型简单大方,杯盖呈金黄色,杯体刻有马到成功,铁马奔驰,气势雄阔豪放。整体看上去劲健雄浑,独具一格。
杯身选用太空玻璃(PC)原料制成。不易破碎,-20°C~+120°C不变形,手感柔滑细腻,色泽晶莹光亮,质感浑浑厚。 内胆采用99.5%以上白银,以银离子形式融入水中,杀灭细菌,即使茶叶泡水月余依然芳香怡人
“八马”之名来源于茶、马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
茶马司:我国自唐代起,就建立了茶马司,成为管理茶马交易、执行以茶治边政策的政府机构……
茶马道:残存至今的云南普洱茶马古道……
茶叶之路:海上、陆上丝绸之路,运输量最多的就是丝绸和茶叶,它实际上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陆上“茶叶之路”,这条道上至今仍不时在人们耳边响起远古那挥之不去的运输马队的铃铛声……
茶、马自古相连,相互交融,互为载体,相互交流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千古悠久的茶叶文明,就是茶、马紧密相连,共同载入史册的人类历史文明进程。
以“八马”作为品牌命名,充分体现了茶叶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的丰厚内涵,并进一步成为八马近百年制茶历史的、有力的阐释支撑……
普洱茶最初来源于普洱府,因经过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一直以来,普洱茶都作为上等茶叶供应给人们,但真正有价值又好喝的普洱茶却是很难遇到,不少茶友更是买了些虚高的普洱茶
茶叶马肉指的是武夷山景区马头岩种植生产的肉桂品种,马头岩肉桂茶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由于其山场岩谷陡崖,岩岗开阔,日照偏高的特性,造就了马头岩肉桂茶具有香气高锐和口感霸气的特点,老茶客根据此特征,将马头岩肉桂茶称为马肉。
驴不是杂交的,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驴(学名:Equus asinus)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和驴同属马属,又名二驴,但不同种,它们有共同的起源,体型比马和斑马都小,但与马属有不少共同特征: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骡子(学名:Equus ferus x asinus)是马和驴的杂交种。公驴和母马的基因更容易结合,所以大部分骡都是这样杂交的。
公马和母驴基因结合的几率很小:有的马用了6年时间才成功的交配并使驴怀孕。
公骡子和大部分母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没有生殖能力是因为染色体不成对(63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即减数分裂)。
母骡有性功能,子宫可以怀胚胎,但是最困难的是使母骡怀孕。严格地说,公驴和母马所产后代称为马骡;公马和母驴所产后代称为驴骡。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