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送协会(NHK)24日报道:据相关人员透露,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已基本敲定,未来将通过修建海底隧道,把福岛核电站污水引流到距离海岸1公里附近的海中排出。
早些时候,日本就曾在4月宣布将在两年后将核污水排放入海,当时引发了众多国家的反对和谴责。
此后,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展开了对排放方式的讨论,原先预备了两个备选方案,一是将核污水引流至离海岸1公里的海水里排出外,二是直接从岸边排放。
而最终,双方敲定了第一种方案,理由是可以更容易扩散“核污水”,据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将在2021年9月进行海底状况调查,最终在2023年春季完成海底隧道建设。
日本不顾谴责和反对,依然排放核废水,到底会有哪些后果?
众所周知核废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倘若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将随洋流传播到全世界,届时全世界都可能受其危害。
什么是核废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太平洋地区发生9.0级地震,引发该区域的巨大海啸。
而位于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此遭受破坏,导致该核电站泄漏,但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仍处于高温状态,急需大量水进行冷却,而使用后的水就被称为核废水。
自2011年起日本每年耗费大量水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水,由于时间过长,储存核废水的容器发生腐蚀,日本已无力处理,才出现了这种决定。
据有关数据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中含有63种放射性物质,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宣称该废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是这些放射性物质对全人类的伤害还是引起来全世界的担忧。
(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蓝色为轻微辐射,红色为高剂量辐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核废水排入海洋会引发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第一,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核废水排放入海,首先受到危害的是海洋生物,会对全球渔业造成严重影响。
2018年,一项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的海洋生物检测显示,受核泄漏影响,该区域鱼类所含放射性物质铯超标18倍。
此外同位素碳-14非常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因此该物质在鱼体内的浓度甚至能够达到5万倍,倘若该海洋生物一旦被人食用,可能会引发严重伤害。
(15条样本里都发现含有放射性物质铯134和铯137,其含量是同类鱼去年所携带量的十倍)
第二,致癌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包括氚、钌-106、碳14、钴60、锶90等十几种难以彻底清除的放射性物质。
这类放射性物质会经洋流扩散到全世界范围内,人体一旦摄入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引发癌变,如碘-129可引发甲状腺癌,锶-90正是白血病的罪魁祸首。
第三,基因突变
据有关研究显示,氚是一种难以清除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人体的DNA产生损害。
此外该废水还含有同位素碳-14,这也是一种难以清除的放射性物质,同样会损害人类DNA,从而引发基因突变,其后果可能将不堪设想。
海洋不是日本下水道,更不能让全世界为它买单
要知道,核污水自排放之日起,未来几十年将会影响到太平洋沿岸全部国家,所含放射性物质将会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数千年之久的危害。
而原先日本核电产业几十年问题不断,隐瞒安全隐患、事故不断、屡屡爆出丑闻,如今却直接将核污染水排向大海,幻想一倒了之,实则自欺欺人。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并不是日本专属下水道,不可能任由日方一意孤行。
若为了私利戕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与国际社会为敌,也是与全人类的发展为敌。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其下水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注定就是损人不利己。
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碳14,钴60和锶90,这三个元素的降解时间更长,而且很容易进入海洋的沉积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这些同位素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能以更长久和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例如,碳14在鱼体内的生理浓度可能是氚的5万倍。而钴60能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浓度可能会上升30万倍。除了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质还可能会随着海洋运动扩散到整个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环境。
同时,也有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称,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为“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有可能损害人类DNA。” 绿色和平组织高级核专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称,存储水箱中总共可能有多达63.6GBq(千兆贝克勒尔)的碳-14。“这些及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数千年内都将是危险的,并有可能造成基因损害。这也是必须放弃这一计划(排放入海)的原因。”
锶是指元素锶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见放射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38号化学元素,符号 垜Sr,简写为Sr。
锶90是纯β衰变核素,β射线的最大能量为0.546兆电子伏。
锶90是铀235的裂变产物之一,半衰期为28.5a,一般来自核爆炸或核燃料产物,扩散性不强。
锶,原子序数38,原子量87.62。元素名来源它的发现地的地名。1790年克劳福德在苏格兰斯特朗申得铅矿中第一次识别了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锶;1792年霍普证实并分离了钡、锶、钙的化合物;1808年戴维利用汞阴极电解氢氧化锶,第一次得到纯的金属锶,并命名。锶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2%,主要矿石为天青石和菱锶矿,锶也在动、植物中与钙共存。锶有四个天然同位素。
锶是一种活泼金属,熔点769°C,沸点1384°C,密度2.6克/厘米³。
锶能与水直接反应,与酸猛烈反应;锶与卤素、氧和硫都能迅速反应;锶在空气中会很快生成保护性氧化膜;锶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氮、碳、氢直接化合;由于锶很活泼,应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锶的实际应用很少;锶的挥发性盐在火焰中呈现红色,可用作焰火、照明灯和曳光弹的材料;放射性锶90可治疗骨癌。
总体特性
名称, 符号, 序号 锶、Sr、38
系列 碱土金属
族, 周期, 元素分区 2族, 5, s
密度、硬度 2630 kg/m3、1.5
颜色和外表 银白色金属
地壳含量 0.01 %
38号元素是二主族元素Sr,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2,锶只有+2价,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没有未成对电子
锂离子就是最稳定的离子。锂有七种同位素,最稳定的是锂6和锂7。。
我是农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也不懂什么人畜粪便发酵不酵。我就知道我们祖祖辈辈们都是在粪坑里挑大粪去浇庄稼地的。更不知道人畜粪没经过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我就只知道挑大粪的时候两头臭,脸挌那边都熏得慌
祖祖辈辈都这样在粪坑里挑大粪过来的,也没人去研究它。但是即使在粪坑挑大粪浇地了,我也没觉得山里乡下空气不好。都是后来有砖家叫兽,才说的人粪要发酵,不然会污染环境。砖家叫兽还说了,农村不能烧桔杆了,烧柑杆也会污染环境。我就想问问,地里烧柑杆能污染环境,家里烧材做饭会不会也污染环境?会不会那一天,砖家叫兽也不让我们家烧火做饭了,因为烧材火也会冒烟